湖南法治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樊芳
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,杭州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在创意融合舞蹈《秧BOT》亮相,一群跳着秧歌的人形机器人引爆全网。
2月17日,网友在深圳南头古城街头偶遇身形小巧的人形机器人,它们身穿警察同款工作马甲,吸引众多市民纷纷驻足拍照,相关视频发布到网络,瞬间出圈。
业内认为,2025年是机器人商业化量产的元年。在警用领域,湖南一些地方也曾在一些场景尝试试用机器人,以期提高警务工作效率和安防。那么机器人实用效果如何,记者就此进行了一番调查,也借此尝试了一把用AI写稿的体验,看看它是否真的堪当此任。
人机协作 守护平安
记者请DeepSeek生成关于湖南警用机器人的新闻,获得这样一篇让人心动的特写:
2025年春运期间,湖南高速公路上车流如织。在常德、衡阳的街头,一群特殊的“警察”正悄然改变着城市的安防格局。这些机器人不仅外形酷炫,更以强大的功能和高效的协作能力,成为警务工作的得力助手。
在沪昆高速邵阳段,春运车流高峰期间,机器人交警正式上岗。这些机器人具备远程巡检、语音播报、文字提示、远程喊话等功能。高速交警可通过机器人摄像头实时察看前方路面情况,快速响应事故和违法事件,保障道路畅通。
在衡阳,警用巡逻机器人可实现一键报警求助、反诈宣传、人脸识别和异常行为监测等功能。广泛应用于城市开放道路、企业园区、景区等场景。它们能够在夜间和恶劣天气中稳定运行,构筑全天候无缝隙的安防系统。
在常德武陵区,警用机器人“小永警官”和“小安警官”上岗。它们采用人工智能、物联网、大数据等技术,搭载5路高清视频及高精度红外热成像,集成了环境感知、动态决策、行为控制和报警装置,可实现全场景全天候巡逻、自动报警、紧急求助及对讲、语音播报、自动充电等基础功能。
从汗水警务到智慧警务,这些机器人不仅能够弥补警力不足,还能通过智能识别、远程交互等功能,提升执法效率和服务水平。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了科技带来的安全感与获得感。
试用上岗 来日方长
阅读DeepSeek生成的文章,机器人在湖南警界是否真的如之所言,正在“广泛应用”呢?记者调查之下,答案看来并非如此。
通过在网络搜索有关新闻链接,记者发现,DeepSeek生成的内容来源于过去已报道的新闻。记者进一步向相关单位核实情况,除了高速公路交警为最近情况,其他地方反馈来的应用情况目前已有了变化。
根据衡阳、常德等地相关单位介绍,从2022年开始,他们开始陆续对接科技公司,在人工智能、警用巡逻机器人研发和应用方面进行合作测试。目前试用都已结束,相关机器人已返还给科技公司。谈及巡逻机器人的使用体验,记者梳理大致为“三有一无”。
有帮助:不少基层工作人员表示,这些机器人能在一定程度弥补传统安防场景的工作任务紧张情况,对基层警务工作起到一定辅助性作用。
有担心:部分使用单位对机器人的网络数据安全隐私存在担忧。同时,实际使用中还存在可改进的空间,测试情况已陆续反馈给科技公司。
有期待:希望科技公司尽早完成技术迭代,助力城市安防工作真正告别过去的人海战术和汗水警务。
无实战:目前的机器人更多属于测试阶段。试用单位经费紧张,还没有将其列入智慧警务装备采购。换而言之,这些特别辅警还处在试岗期,尚未正式入列。
随着视觉识别、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进步,新型机器人正在一步步走进交通管理、城市安防等领域,为构建更加安全、有序的社会环境提供科技支撑。
相关链接:机器人“辅警”都长啥样
1.人形机器人
深圳众擎机器人研发的PM01人形机器人,身高138厘米,体重约40公斤,外观线条流畅,具有明显的机械感和科技感。它能够实现自然步态行走,配备了24个自由度,移动速度可达2m/s。
2.球形机器人
温州的球形机器人重160公斤,直径0.8米,外观圆润,形似科幻电影中的机器人。它采用球轮驱动系统,能够在复杂地形中灵活滚动,并具备水陆两栖能力。
3.多功能机器人
部分机器人结合了多种形态和功能,例如逻腾公司研发的球形机器人,不仅外观独特,还能根据任务需求加挂多种警用器械,适应不同场景。
(此文部分内容DeepSeek亦有贡献)
责编:李祯媛
一审:李祯媛
二审:伏志勇
三审:万朝晖
来源:湖南法治报